欢迎来到中国内燃机学会

  • 论文全文 - 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 航空动力
    预燃室射流点火可提高低活性燃料的点火可靠性和燃烧速率,有望在氨燃料发动机中得到应用。提出了单层与双层射流交叉的新型预燃室结构设计,对氨/甲烷掺混燃料在不同交叉角度、喷孔直径下的射流引燃瞬态过程开展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射流引燃模式下火焰淬熄、OH*消失,然后引发二次着火,引燃位置的Da数范围约为0.1-0.3,Re数范围约为400-800,射流侧面更有利于局部点火和整体引燃;交叉角度为15°、20°、30°时,引燃发生在交叉区域,引燃时刻随着角度减小而推迟,不交叉与30°的放热相近,15°、20°的初期燃烧更快、放热更集中,而45°时引燃位置靠近喷孔,呈现两段放热,滞燃期最短、燃烧持续期最长;双层交叉相较于单层结构,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均有明显缩短,外层喷孔提供了火焰加速作用且需减少淬熄。
    查看
  • 论文全文 - 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 能源、燃料与润滑油
    测试
    查看
  • 论文全文 - 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 智能动力
    为解决目前内河及长江航运普遍存在的船用主机污染严重、技术装备陈旧老化、智能化控制水平低以及能耗高等问题,开发了一款电控多点双燃料发动机,以响应国家节能环保政策,同时有效改善当前内河航运高排放、高能耗的现状。该机型以某190型柴油机为母型机,增加燃气供给与控制系统,完成燃气喷射阀选型,并在重新进行增压匹配后,完成整机结构设计,并开展油气双控的智能控制系统双燃料模式切换与运行控制策略设计,完成控制系统匹配台架标定试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该型船用电控多点双燃料发动机在低速油耗、各负荷点燃气替代率等方面性能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查看
  • 论文全文 - 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 能源、燃料与润滑油
    润滑系统是柴油机的关键子系统,由于内部结构复杂、运行环境恶劣,润滑系统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较大。为了准确判断润滑系统的运行状况及健康状态,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分析(GRA)与支持向量回归(SVR)的柴油机润滑系统健康状态评估方法。首先基于灰色关联分析(GRA)计算润滑系统内部典型状态参数与润滑油进机压力的相关性,获取相关性较强的状态参数。然后利用强相关的状态参数信息,采用润滑系统健康工作状态数据建立基于支持向量回归(SVR)的润滑油进机压力预测模型,以润滑油进机压力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偏差为基础,评估当前柴油机润滑系统的健康状况。最后构建某型柴油机润滑系统仿真模型,利用验证后的仿真模型运行数据,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查看
  • 论文全文 - 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 混合动力与先进汽油机技术
    利用国产基础油和添加剂单剂完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I-4柴油机油复合添加剂和CI-4 15W-40柴油机油的研制。根据CI-4柴油机油的性能要求,研究了油品抗磨、轴承铅腐蚀发生和抑制机理,通过模拟评定试验筛选优化配方,确定采用适宜的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与不同烷基结构和取代基链长的ZDDP组合进行复配,并采用多元复合辅助抗氧剂以及复合清净剂组合体系。研制油品通过了规格要求的全套发动机试验,表现出优异的抗磨、抗腐蚀、抗氧和清净性能,各项性能满足CI-4 15W-40柴油机油质量规格要求。
    查看
  • 论文全文 - 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 混合动力与先进汽油机技术
    柴油机具有热效率高,可靠性高,动力性强的特点,然而柴油机的排放污染问题是被广泛关注的问题。环保意识的增强,排放法规越来越严格,如何降低柴油机的排放污染物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废气再循环(EGR)技术是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如何精准控制进入气缸内的废气流量成了一个难点,尤其是整车瞬态工况下的控制;本文采用能量守恒原理、热力学公式以及使用灵敏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实现EGR率测量;通过简单的布置温度传感器代替排放柜实现发动机的EGR率测试,同时可用于整车EGR率测量,实现精确控制EGR率,从而实现废气流量的精准控制。用于整车排放优化控制,提高排放的鲁棒性
    查看
  • 论文全文 - 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 能源、燃料与润滑油
    主要通过某公司3.0T柴油发动机在选用不同的燃烧室、喷油器以及垫片组合的试验过程中,对各个组合的喷油油束落点位置,喷油流量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并结合排放以及油耗等的对比阐述高速增压柴油机喷油特性的影响规律。具体通过使用相同的喷油参数在三种不同厚度的垫片上进行试验,同时以对气缸内当量比的CAE仿真结果为辅助,详细阐述不同垫片厚度对油束的落点以及燃油分布的影响,从而探究其油耗以及排放的不同变化规律
    查看
  • 论文全文 - 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 智能动力
    矿山运人车辆行驶速度低、载荷大,驾驶员和乘员常全身暴露于低频大幅振动,严重影响驾乘舒适性。开发设计一种基于磁环式负刚度机构与正刚度弹簧机构并联的准零刚度隔振系统,基于等效磁荷法建立负刚度解析模型,探索分析其负刚度作用机理;基于Maxwell软件建立磁环负刚度仿真模型,探索分析导磁装置、磁体几何参数、充磁方向和磁环剩磁强度对负刚度机构的影响。针对运人车厢体振动问题,设计应用组合磁环式准零刚度悬置系统,使得隔振系统在零负载时具有大的承载刚度,在静平衡位置时具有小的动态刚度。因此,隔振系统中引入磁负刚度机构,能够为隔振器“高静低动”特性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与工程应用指导。
    查看
  • 论文全文 - 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 能源、燃料与润滑油
    为解决高档柴油机油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卷入空气,引发管路气阻,导致润滑性能下降等问题,探寻影响空气卷入的原因,并对相关的柴油机油空气卷入性能台架评定方法(EOAT)进行研究。通过试验建立与EOAT方法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模拟评定方法。当模拟评定试验中体积变化小于4.56%时,油品通过EOAT台架可能性增大。利用建立的模拟评定方法对不同基础油组分与油品空气卷入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多种方案改善油品的空气卷入性能并对效果进行了讨论。
    查看
  • 论文全文 - 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 智能动力
    针对目前车辆能源消耗速度过快、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混合动力汽车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混合动力汽车同时拥有发动机和电机等多个动力源,需要协调控制这些动力源的扭矩输出,以降低整车能耗。本文首先根据等效燃油消耗最小(ECMS)算法确定了基于车辆电池荷电状态(SOC)计算的等效因子,并根据等效因子进行发动机和电机的扭矩分配。随后提出一种根据导航反馈的实时车速信息优化SOC和等效因子的策略,降低整个工况的能量消耗。最后,将实时优化等效因子的控制策略与标准的ECMS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在拥堵工况下,使用实时优化等效因子的控制策略的整车燃油经济性明显更优,优化效果最高可达20%。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