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内燃机学会

  • 论文全文 - 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 混合动力与先进汽油机技术
    电机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动力源,电机系统性能直接影响整车经济性、驾驶感受等。扭矩 的准确性以及系统效率的优化依赖于电机与电机控制器的准确标定,电机标定主要包括不同直流电压下各转速扭矩电流模值跟角度的标定,通常情况下需要标定5-6个电压等级的电流map表,通过分析电机的电压方程,扭矩方程,计算各电压等级下电流模值角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可以通过一个电压等级的map表换算出其他电压等级的map表。因此只需要标定额定电压的电流map表,其他电压等级通过数学计算,即可完成所有电流模值角度的标定。
    查看
  • 论文全文 - 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 航空动力
    由于柴油机工作环境复杂多变,故障信号中包含较多噪声导致诊断率低。为提高柴油机燃油系统故障信号的识别性能,提出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变分模态分解(GA-VMD)和能量熵增量-频域互相关系数(EEI-FDCC)准则信号重构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GA-VMD对压力信号进行自适应分解,获得若干固有模态函数(IMF)分量;接着以EEI-FDCC准则进行信号重构,提取重构信号的时频特征,作为故障特征输入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多分类器中进行训练;最后采用训练后的多分类器对测试样本进行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自适应寻找最优K和alpha组合以及准确地筛选敏感分量,相比于传统方法具有降噪效果好和故障诊断准确率高的优点,适用于不同的工业现场环境下的燃油系统喷油器故障诊断。
    查看
  • 论文全文 - 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 混合动力与先进汽油机技术
    本文通过简述某混动汽车在爬坡等高动力性输出工况下,随着进气温度的上升,发动机输出扭矩不稳定,存在SOC无法平衡的问题,而SOC无法平衡带来了带来发动机转速过高,进入加浓状态,车辆油耗上升等问题,仿真分析得到,环境温度以及歧管温度的升高均会对发动机扭矩均有劣化的影响,其中歧管温度对性能的影响是最大的,2000rpm@wot工况劣化达到约25%;高温工况下,发动机爆震倾向加强,点火提前角往后推迟,点火效率的下降是导致发动机出现劣化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软件优化措施,增加一路对温度的点火角修正,避免发动机出现爆震同时能发挥出最大的动力性能,同时通过优化标定控制策略,VVT优化组合,增加扫气率,减少缸内残余废气,在相同的扭矩水平上能够“缓解”增压器的工作负荷,从而降低发动机爆震倾向;以及喷油参数优化,喷油起始角以及喷油比例,点火提前角有(1.5+1.2)度优化潜力。
    查看
  • 论文全文 - 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 混合动力与先进汽油机技术
    优化燃料电池系统输出功率的波动,有利于提高其使用寿命和电能质量。以中型燃料电池载货车为研究对象,将小波变换与模糊控制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小波变换的能量管理策略。利用滑动窗口实时抓取工况数据和小波变换分频处理信号的优势构建实时小波变换模型,实现燃料电池汽车运行中整车需求功率的实时分解。依据各动力源的输出特性对整车需求功率进行初级分配,同时为了进一步优化低频功率的流动,采用模糊控制对低频功率信号进行二次分配。为了验证所提出的能量管理策略的有效性,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仿真模型,并与功率跟随型和模糊控制能量管理策略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能量管理策略在满足整车需求功率的情况下,相比于功率跟随和模糊控制策略,燃料电池系统输出功率的波动度分别降低38.8%和36.9%,有效地减少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的波动,有利于提高燃料电池系统的使用寿命。
    查看
  • 论文全文 - 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 能源、燃料与润滑油
    针对煤基合成柴油(CTL)预混合燃烧率不足导致微粒质量排放高的问题,本文在一台高压共轨增压中冷压燃式发动机上开展了燃用CTL及其与正丁醇/碳酸二甲酯(DMC)掺混的含氧混合燃料燃烧及排放特性研究,揭示了含氧量、含氧官能团及排气再循环(EGR)对发动机燃烧特征、NOx及微粒排放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燃用CTL/正丁醇含氧混合燃料对大粒径微粒的降低效果明显优于CTL/DMC。当燃料中丁醇掺混比例为30%时,预混合燃烧率相比CTL提高了55.48%,碳烟质量排放降低了68.71%。虽然含氧燃料的掺混会导致NOx排放的增加,但结合EGR联合调控可有效缓解NOx与微粒排放之间的trade-off关系。
    查看
  • 论文全文 - 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 能源、燃料与润滑油
    为了改善发动机低温燃烧模式下的喷雾撞击气缸壁的蒸发过程,采用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不同固液作用系数条件下的燃油液滴撞击具有不同温度、不同表面粗糙度的金属壁面后的润湿、蒸发行为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当壁面温度低于Leidenfrost温度时,传热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当高于Leidenfrost 温度时,壁面传热速率反而下降;不同粗糙度表面的宽深比越低,被壁面束缚的液滴分子越多,气相分子数越少,液滴分子的总能量越低;较大的固液作用系数在减小固液界面单位面积热阻的同时,还会提升液滴的铺展半径,提高传热速率,促进液滴蒸发。
    查看
  • 论文全文 - 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 能源、燃料与润滑油
    中国已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排放控制目标。为达到该控制目标,氢能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推动。本文针对发动机采用氢能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根据现有氢能源的制、储、运技术,得出蓝氢会在相当长时间占有较大份额的观点,通过对比交通领域目前氢燃料应用几种技术方案的优劣,提出要抓住氢能源大发展的机遇,展示氢燃料内燃机的优点,以促进氢能产业的协调发展。
    查看
  • 论文全文 - 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 能源、燃料与润滑油
    采用WLTC(World 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e)循环工况模式,在1.5L排量涡轮增压直喷汽油机台架上,利用微碳烟计(AVL483)、颗粒计数器(AVL489)、粒径分析仪(DMS500 MKII)等排放设备,对比考察了低黏度润滑油对汽油机排放细颗粒物数量PN23(≥23nm)、细颗粒物质量PM的影响。结果表明,在WLTC循环工况下,相比于II类矿物型润滑油,III类加氢合成型润滑油和PAO全合成型润滑油均有助于改善颗粒物性能,且PAO全合成型润滑油改善效果略好。此外,相比于0W-20油,0W-16油尽管可以改善颗粒物数量PN23,但由于高温抗挥发性差以及WLTC工况润滑特点,其排放小粒径颗粒物(5~100nm)数量更多,颗粒物质量PM值更大。试验表明,在加装GPF的汽油发动机上,6种不同类型的测试润滑油均可满足国六b排放法规要求。
    查看
  • 论文全文 - 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 航空动力
    随着第五代军用航空发动机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航空航天装备的润滑配套需求,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的高温抗氧化、抗沉积物、抗结焦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高温稳定型发动机润滑油。MIL-PRF-23699G HTS高热安定型与SAE AS 5780D HPC高性能型市场需求越来越多,逐步成为主流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MIL-PRF-23699G EE增强酯型的氧化安定性、润滑承载性与橡胶相容性高于HTS型,EE型与HPC、HTS型是未来的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的发展方向。具有优良氧化安定性的季戊四醇酯基础油以及优异抗氧化性能的芳胺低聚抗氧剂成为提升EE型与HPC、HTS型航空涡轮发动机润滑油的高温性能的关键材料。
    查看
  • 论文全文 - 交通能源与智能动力大会 智能动力
    为降低柴油机排放,提高柴油机标定效率,精确预测柴油机性能,提出改进的粒子群(PSO)优化算法和RBF神经网络结合的柴油机性能预测模型。通过空间填充试验设计并结合柴油机实际运行工况在台架采集训练数据,建立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改进的PSO算法优化模型以提高预测精度,构建柴油机比油耗(BSFC)、NOx、HC、CO预测模型,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估并与优化前的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有限的实验数据下,PSO-RBF可以在训练过程中找到全局解,具有很好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预测模型收敛速度快仅1.312s, NOx、CO、HC、比油耗(BSFC)、拟合程度分别为0.9820、0.9952、0.9910、0.9870。MRE分别3.02%、2.78%、1.39%、2.01%。能够满足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燃油消耗率和排放性能建模的要求,为高压共轨柴油机基于模型标定提供一种可行方法。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