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内燃机学会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为了抑制车用增压柴油机典型瞬变加载过程排放恶化问题,在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上分析了EGR和喷油参 数对柴油机瞬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1650r/min转 速 、从10%线性增至100%负荷5s瞬变过程中,采用EGR阀开环控制方式(瞬变前期开启、中期关闭、后期打开方式),NOx排放相比原机瞬变过程降幅达20.5%,消光烟度略有增加,不能较好解决EGR超调问题;基于排气氧浓度反馈闭环PID控制方式,NOx排放峰值降幅21.7%;但碳烟有所恶化,借助分段增油压和分段延迟喷油正时策略,燃烧重心推迟,促进碳烟的后期氧化,消光烟度峰值降至9.6%,达到改善烟度排放的目的。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采用G3(MP2,CC)方法计算了添加C₂H₂、C₂H₃和C4H4使苯基(C6H5)生长到萘(C10H8)的详细PAH生长路径(在文中分别为C₂H₂-路径、C₂H₃-路径、C4H4-路径),比较了三个路径的入口势垒和最大反应势垒,考察了反应位点对脱氢和C₂H₂添加反应的影响,以及氢原子的存在对脱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₂H₂和C₂H₃相比,C4H4更容易与苯基发生反应。C₂H₃-路径和C4H4-路径中所有子路径的限速步骤均为顺反异构化反应。反应位点对有氢原子参与的脱氢反应影响不大,对C₂H₂添加反应影响较大。此外,有氢原子参与的脱氢反应比直接脱氢反应更容易发生。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为了研究柴油机连杆大端轴承润滑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在曲柄连杆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某型柴油机连杆大端轴承弹性流体动力学仿真模型。对不同转速条件下,该型柴油机连杆大端轴承油膜的最大油膜压力及最小油膜厚度等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个工作循环内任意时刻大端瓦油膜压力分布,并对轴承的工作状态进行了分析。同时研究了径向间隙、供油压力对最大油膜压力及最小油膜厚度的影响,研究的结果为轴瓦结构参数的优化和轴承可靠性分析提供了理论指导。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单液滴蒸发特性是内燃机喷雾燃烧的基础,本文系统介绍了单液滴蒸发实验中常用的挂滴法、悬浮法、飞滴法、多孔球法这四种研究方法及其特点,着重叙述了基于挂滴法的多组分单液滴燃料蒸发实验研究进展,同时以醇类掺混燃料和掺水乳化柴油为例叙述了不同类型的多组分液滴的蒸发和微爆机理,并针对多组分单液滴蒸发的模型发展和模拟进展进行了简要的叙述,最后对单液滴蒸发特性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提出了一种利用离群数据分析方法识别柴油机气缸间的性能差异,并基于灰色模型预测性能劣化趋势的柴油机整机诊断方法。首先将柴油机内配置的多个结构和功能相同的气缸抽象成气缸“群体”,单个气缸则看作是独立“个体”,通过监测柴油机气缸的运行参数获得“个体”的属性特征,基于蚁群聚类算法实现“个体”依据其属性特征的自组织横向比较,自动分离出性能异常或故障气缸,然后引入“离群因子”作为特征量描述异常气缸的劣化程度,结合灰色GM模型预测其性能劣化趋势。利用TBD234V12柴油机GT-power模型,分别模拟气缸供油不足、喷油角改变等柴油机故障模式,对文中所述诊断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在BJ486汽油机上开发了一种全可变液压气门系统(FHVVS),采用凸轮驱动和液压传动控制进气门开启和关闭,采用气门落座缓冲机构控制气门落座速度。建立FHVVS气门运动特性测试平台,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试验测量了FHVVS的气门升程。介绍了FHVVS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并讨论FHVVS的气门落座过程和特性,重点分析了两种气门落座缓冲机构的气门落座速度和反跳高度。结果表明:液压活塞侧面节流的气门落座缓冲机构显著降低了FHVVS的气门落座速度和反跳高度。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采用简化二质量点模型计算分析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型柴油机进行了硅油减振器匹配计算研究,有效解决曲轴应力过大的问题。针对扭振分析所采用的集总参数模型简化程度较高以及扭振参数多为厂家提供,无法确定模型是否与实际轴系吻合的问题,利用试验实测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并获取了柴油机曲轴初始扭振应力,为减振器重新匹配的效果评判提供了基准。通过简化二质量模型计算分析的方法获取了硅油减振器阻尼对系统的影响特征曲线,并根据这一特征对实际减振器的匹配状态进行分析,根据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同时对硅油减振器的匹配效果进行了检验。理论研究和试验结果都证明了重新匹配的硅油减振器是成功的、有效的。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采用G3(MP2,CC)方法计算了C₂H₂、C₂H₃、C4H4、C5H6和C6H5在芳香烃表面的添加过程,以及添加C₂H₂或C₂H₃使苯基(C6H5)生长到萘(C10H8)的详细PAH生长路径(在文中分别为C₂H₂-路径和C₂H₃-路径),比较了不同添加物对PAHs生成的影响,及两个路径的入口势垒和最大反应势垒,考察了反应位点对脱氢和C₂H₂添加反应的影响,以及氢原子的存在对脱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₂H₂和C₂H₃相比,C4H4和C5H6更容易与苯基发生反应 ,而C6H5则较难与苯基发生反应。反应位点对有氢原子参与的脱氢反应影响不大,对C₂H₂添加反应影响较大。此外,有氢原子参与的脱氢反应比直接脱氢反应更容易发生。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针对增程式电动汽车增程器的输出功率与转速之间的强耦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励磁电机实现电动汽车增程器转速功率解耦控制方法。根据增程器万有特性曲线确定使得油耗最小的转速-功率切换表实现增程器多点发电策略。利用发动机转速闭环,发电机功率和励磁电流双闭环实现增程器转速功率解耦控制。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控制方法能有效加快对需求功率的响应速度,减小运行过程中的波动。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燃烧节能净化分会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内燃机是广泛应用的动力机械,其结构复杂,零部件因周期爆压作用受载情况恶劣,运动副间隙的存在在保证机构运行的同时也引起运动副元素的接触摩擦甚至碰撞,影响内燃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文章主要从含间隙机构动力学建模方法(间隙模型、法向接触力模型和摩擦力模型)和试验研究两方面综述了含间隙机构动力学理论和试验研究现状,以及近年来含间隙机构动力学理论在内燃机领域的一些应用,最后总结和展望未来含间隙机构动力学理论在内燃机领域的后续发展和难点。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