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内燃机学会

  • 论文全文 - 设计与智能制造2022学术年会 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
    本文针对某改进6缸直列发电用发动机,利用AVL Excite Designer轴系仿真计算软件对该改进发动机轴系进行仿真分析,通过扭振、强度的仿真分析,确认该轴系的可靠性。对如何快速确认新型发动机轴系可靠性提供可参考案例。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与智能制造2022学术年会 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技术
    以某高压共轨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缸盖-缸垫-机体-干式缸套装配耦合模型,在额定功率工况下研究了干式缸套热机耦合失圆变形,对缸套径向变形傅里叶变换,提取了缸套不同阶次变形特征,研究了缸套不同阶次变形特征对摩擦副密封性能与摩擦功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热机耦合条件下缸套三阶变形顶面较大,二阶变形在缸套中上部较大,四阶变形在缸套中部较大。三阶、四阶型线对窜气量及总摩擦损失功影响较大。二阶型线下的窜气量最大值与三阶、四阶型线下相比分别小了35.4%和35.7%。机油经缸壁蒸发消耗的量占比最高,其次是经顶环甩油消耗的量,经开口间隙窜油消耗的量较小,经顶岸刮油消耗的量基本没有。二阶型线对缸壁蒸发的机油量影响较大。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与智能制造2022学术年会 高强化材料与结构技术
    针对热电法监测柴油机难以实现同种机型不同工况主轴承磨损监测问题,通过蓝宝石滑动轴承试验台的变载荷试验确定了轴瓦的边界润滑条件,得出热电信号幅值出现在轴承载荷最大位置处。15小时的磨损试验得出热电信号幅值随磨损时间延长呈增大趋势。在柴油机台架进行了主轴承磨损的模拟试验,试验验证了热电信号与主轴承载荷的对应关系,且随着主轴承的磨损增加其热电信号呈上升趋势,提取了轴承对应相邻缸发火时刻热电特征值。基于TrAdaBoost迁移学习算法构建了柴油机主轴承磨损的诊断模型,通过模拟的主轴承磨损试验样本验证,其诊断准确率在95%以上,结果表明诊断模型可实现柴油机不同负荷工况间的诊断知识迁移。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与智能制造2022学术年会 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
    内燃机排气速度和温度是影响排气消声器声学性能的重要参数。基于降低排气温度和提升消声性能的需求,提出一种分流式排气冷却消声器,并使用有限元法(FEM)和计算流体力学法(CFD)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降温效果和消声效果进行分析。以分流式消声器为例,分别计算出它们存在气流和采用不同冷却方式时的传递损失。结果表明:当不考虑消声器内部气流引起的气动噪声时,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加,传递损失略向低频方向移动,低、中频处传递损失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高频段共振峰值处的传递损失有所减小;随着气流温度的升高,传递损失曲线向高频方向移动;喷雾降温方式较间壁冷却方式可更有效降低排气温度,可以达到更好的消声效果。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与智能制造2022学术年会 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
    通过对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和船用低速机开展一体化设计,实现船用混动系统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内燃机利用燃料电池的排气,实现热力循环质的再利用。针对燃料电池的电流密度和燃料利用率开展分析,并对其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电流密度增加时,燃料电池热效率和内燃机功率降低,燃料电池功率和内燃机效率增加;燃料利用率增加时,燃料电池效率和内燃机功率提高,内燃机效率降低。经优化,在燃料电池和内燃机功率分配为3:7时,系统效率最高,达到57.4%,比原机高了5.7%。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与智能制造2022学术年会 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技术
    随着我国发动机和润滑油科技水平的整体进步,具备了建立自主柴油机油标准体系的硬件基础和科研实力。“发动机润滑油中国标准开发”创新联盟组织国内的行业专家,协调行业资源,经过多年的不断创新,成功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自主柴油机油标准——D1柴油机油标准。这对于完善我国发动机油产品的质量认证体系和规范发动机油产品质量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与智能制造2022学术年会 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技术
    为探究三维弹性结构体自由模态的数值计算方法,开展了基于格点型有限体积法(CVFVM)的弹性体结构模态计算方法的研究。以某型号柴油机的连杆及曲轴模型作为算例,用非结构四面体网格对几何模型进行划分,从弹性力学控制方程出发,应用CVFVM推导弹性结构体的振动控制微分方程,采用Lanczos方法进行模态计算,得到前5阶固有频率及振型,并将所得结果与有限元软件Ansys对比,验证了文章中有限体积法方法的准确性。格点型有限体积法可应用于三维弹性体结构的自由模态的计算分析。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与智能制造2022学术年会 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技术
    为改善柴油机全浮式活塞销与连杆小头间的润滑与冲击特性,基于弹流润滑理论和粗糙峰接触理论,采用模态测试与仿真分析方法,运用AVL Power Unit建立活塞连杆组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最大径向变形量的抛物型线和三角型线的连杆小头衬套对活塞销润滑与冲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润滑与冲击特性方面抛物型线都优于无型线,三角型线由于平均间隙较大,不能形成有效的润滑,润滑与冲击特性较差。当采用最大径向变形量为4μm的抛物型线衬套时,最小油膜厚度的最小值增加了0.041μm,最小油膜厚度平均值增加了0.04μm,峰值油膜压力减小了6.17MPa,有利于改善连杆小头轴承的润滑性能;当采用最大径向变形量为12μm的抛物型线衬套时,进气冲程前期和排气冲程后期活塞销相对于连杆小头的纵向速度峰值分别减小了1.66mm/s和0.41mm/s,有利于改善连杆小头轴承的冲击性能。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与智能制造2022学术年会 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技术
    摘 要: 针对某型四缸柴油机活塞组件,以凹坑形织构为例,建立了织构化气缸套-活塞环的混合润滑模型。通过有限差分法和迭代法对雷诺方程进行求解,分析了凹坑半径、深度及分布对最小油膜厚度和摩擦损失的影响。研究表明:表面织构的存在一方面会影响微凸体实际接触面积,导致微凸体摩擦损失增加,另一方面会通过改善流体动压而减小流体摩擦损失;此外,不同参数的表面织构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降低气缸套-活塞环的摩擦损失;同时,文中所建立的织构化气缸套-活塞环混合润滑模型存在能使减摩效果最佳的织构参数组合,即凹坑半径为150 μm、深度为5 μm、位置分布在活塞环运动面边缘。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与智能制造2022学术年会 高强化材料与结构技术
    针对一台点燃式两缸二冲程自由活塞内燃发电机,建立了其一维仿真模型并根据试验数据进行了校核。通过模拟增压方式研究了进排气压力、配气相位、进排气管几何尺寸等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气压力超过0.18Mpa时,功率超过了10kW,给气比需保持1.1左右,扫气效率超过82%,此时扫气口需提前约0.74ms开启,进气管容积也需适当扩大以此来保证充足的进气量和良好的换气品质。基于仿真研究,设计了电动增压方案并确定了匹配参数,依据此选型了一台电动压气机。匹配结果表明在设计点工况压气机效率超过73%,且在各工况下,压气机均能正常工作。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