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内燃机学会

  • 论文全文 - 内燃动力碳中和与排放控制学术年会(2023) 墙报交流
    基于一型具有异常泄漏隔离检测功能的船用柴油机共轨系统,利用AMESim仿真平台,搭建系统异常泄漏油路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优化油路结构和流通能力,满足了泄漏油路压力安全性的要求;结合共轨系统空间结构布置,对系统异常泄漏检测点进行分析,给出泄漏检测点、泄漏源以及可更换单元的推理关系图,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形成了系统异常泄漏隔离检测流程,为同类产品提供借鉴。
    查看
  • 论文全文 - 2023 内燃机“高效、低碳、清洁燃烧”学术年会 测试技术分会(第三分会场)
    基于固定床试验台架,对不同CeO2催化剂涂覆量的CeO2-CDPF在不同碳载量和不同浓度的NOx中碳烟催化燃烧特性及二次污染物(N2O和CO)生成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基于非线性回归代用模型和多目标优化决策深入分析了设计变量(NOx浓度、碳载量及涂覆量)及优化目标间的权衡关系。Pareto前沿显示,在新鲜催化环境下,低碳载量(2.5克/升)、低涂覆量(2.5克/升)及高NOx浓度(1000ppm)可有效提升碳烟催化燃烧性能但同时提升了N2O和CO的排放。高催化剂涂覆量(10g/L)进一步提升了碳烟催化燃烧性能并降低了N2O和CO的排放基于全局敏感性的分析表明,N2O和CO的峰值浓度和峰值温度和碳载量呈正相关,但与催化剂涂覆量呈负相关。CeO2催化剂对N2O生成的抑制作用随着水热老化由负相关逐渐转变为正相关,这表明了碳烟催化燃烧中NOx的协同性能随着催化剂的水热老化逐渐下降。
    查看
  • 论文全文 - 2023 内燃机“高效、低碳、清洁燃烧”学术年会 燃烧节能净化分会(第一分会场)
    本文采用多种光学诊断方法,探究了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3和PODE3-5两种电力合成燃料在高温高压定容燃烧弹内的喷雾及燃烧特性. 此外,还应用正十二烷 (NC12)和混合燃料P50(50%PODE3、50%NC12,vol)作为参考燃料在相同的试验工况下也进行了测试. 试验过程中,采用高速纹影法获得了喷雾轮廓的演化过程和着火延迟期(ID),应用OH*化学荧光法测定了火焰浮起长度(LOL). 此外,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获得了甲醛和OH*的瞬态演化过程. 最后,利用扩散背景光消光法(DBI)获得液相长度(LL)和火焰中的碳烟生成特性. 结果表明:PODE3-5因为其较高的比热容和蒸发潜热需要更高的空气卷吸焓,相比较其他燃油具有明显较长的LL; 由于相近的十六烷值,所有燃油的ID在所测环境工况下比较相似;由于PODE燃油含氧量较高,化学计量比靠近喷雾轴心,导致两种PODE燃料的OH*分布相对于NC12更趋近喷雾轴心;PODE燃料低温工况下甲醛大量形成,在LOL附近的火焰中心出现剧烈释热现象;PODE燃料由于不含C-C键和喷雾中心的OH分布,实验工况下未检测到碳烟生成,P50相比较NC12可显著减小稳态火焰中的碳烟量.
    查看
  • 论文全文 - 内燃动力碳中和与排放控制学术年会(2023) 墙报交流
    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技术通过一定量的废气引入到柴油机的进气系统,有效的抑制了NOX的生成,成为了柴油机重要后处理技术之一。利用一台装有EGR与可变截面涡轮增压系统(Variable Geometry Turbocharger,VGT)的高压共轨重型柴油机,通过精确控制EGR阀与VGT的开度,进行EGR与VGT正交试验,分析缸内温度、压力与燃烧放热率随EGR阀开度的变化规律,探究EGR阀的开度变化对柴油机缸内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GR通过减少缸内的新鲜进气量而影响缸内空燃比,降低燃烧质量,减小缸内压力。随着EGR阀开度的增大,两个压力峰值都出现下降的现象。回流废气会降低柴油机的缸内温度,随着EGR阀开度的增大,EGR对缸内温度的降低效果增强。小负荷时EGR对缸内温度的影响高于大负荷时,VGT开度较小时EGR对缸内温度的影响小于VGT开度较大时。转速为1295 r/min时,高负荷时EGR阀对燃烧放热率的影响较为明显,废气回流在小负荷时会一定程度增大柴油机燃烧放热率,在中高负荷时会降低柴油机燃烧放热率。转速为1885 r/min时,所有负荷下,燃烧放热率随着EGR阀开度的增大均呈下降趋势。
    查看
  • 论文全文 - 内燃动力碳中和与排放控制学术年会(2023) 低碳/零碳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技术(一)(第一分会场)
    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基于6CS21柴油机进行甲醇燃料设计改型,采用柴油/甲醇缸内双直喷技术路线,通过性能调整试验,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甲醇替代率对发动机燃烧性能和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25%负荷替代率为80%时,NOx和soot排放较低,100%负荷替代率为85%时,平均支管排温、NOx和soot排放较低,说明甲醇发动机在替代率高于80%的情况下,具有更优的排放性,同时排气温度也相对较低。
    查看
  • 论文全文 - 内燃动力碳中和与排放控制学术年会(2023) 墙报交流
    高速电磁阀是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的响应性能直接影响燃油喷射的控制精度和灵活喷射规律,而高速电磁阀的响应性能又是由电场、磁场、机械场、流场的综合作用下决定。但是,目前大多数研究都忽略了高速电磁阀衔铁运动时所受到的燃油阻尼力作用。因此,为揭示高速电磁阀衔铁阻尼特征结构参数的作用机理,采用ANSYS Fluent建立了高速电磁阀衔铁阻尼特性分析数值仿真模型,分析对比衔铁打孔大小、打孔数量、槽孔数量、打孔距离对于衔铁所受阻尼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衔铁阻尼孔径增大、阻尼孔数量增多、槽孔数量增多、打孔距离减小,衔铁所受阻尼力都会减小,其中,衔铁上的槽孔数量对于阻尼力的影响最大,打孔距离对于阻尼力的影响不显著。
    查看
  • 论文全文 - 内燃动力碳中和与排放控制学术年会(2023) 低碳/零碳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技术(一)(第一分会场)
    在绿色能源大背景下,柴油机要继续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功率密度与经济性,适应船运市场大功率与远航运输的需求。在柴油机研发投入减少的情况下,如何在原型机基础上应用先进的优化技术提高柴油机的平均有效压力,通过提高进气量、优化油气匹配、实现低温燃烧、爆压控制措施等使机械负荷与热负荷维持在原型机水平成为柴油机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以某中高速柴油机为原型,采用仿真计算分析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柴油机升功率性能设计与开发,分析了不同增压压力、米勒正时、压缩比方案、喷油正时等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压压力、米勒正时与压缩比之间存在匹配关系,喷油正时对缸内热负荷分布影响明显,最终确定了以低压缩比、两级增压结合米勒技术实现功率提升15%的技术方案。同时沿用原机的相继增压系统及高压共轨系统优势,对柴油机全工况性能进行了优化。整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适当降低压缩比、采用两级相继增压结合米勒技术,原型机功率提升了15%,全工况油耗平均下降3.9g/kW·h,两级增压系统效率达到71.3%,柴油机NOx排放满足Tier2要求。
    查看
  • 论文全文 - 内燃动力碳中和与排放控制学术年会(2023) 墙报交流
    长期服役的船用柴油机的启停循环中,缸盖承受循环热应力作用并产生不可逆的变形。以往的研究基于应变疲劳损伤准则预测缸盖热机械疲劳寿命,但多因素损伤机理和热循环载荷对缸盖结构完整性的影响规律尚不明确。建立了粘弹性塑料Chaboche模型的瞬态热循环分析方法,定量说明船用柴油机缸盖局部变形和泄漏失效。Chaboche 模型结合了温度相关的非线性运动硬化方程和Bailey Norton蠕变方程。设计了缸盖模拟试样的热循环试验,以谨慎验证多轴热结构耦合效应的非弹性循环行为。通过试件疲劳试验验证了模型和数值方法,然后分析了缸盖和水冷阀座的永久变形和泄漏情况。结果表明,温度循环引起的非弹性变形导致缸盖排气鼻梁区域逐渐泄漏失效,不可逆变形逐渐减小接触密封力,接触力减少了初始载荷的75%,而占主导地位的循环加载塑性是总变形的89.3%。
    查看
  • 论文全文 - 内燃动力碳中和与排放控制学术年会(2023) 低碳/零碳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技术(二)(第四分会场)
    高速电磁阀是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关键部件,其衔铁偏心作用是影响高速电磁阀动态响应特性的重要因素。为揭示其作用规律,采用场路耦合方法建立了高速电磁阀多物理场耦合数值仿真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计算精度,其吸合响应时间和释放响应时间相对误差分别为1%、2%,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然后分析了衔铁中心偏移和偏转对高速电磁阀动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衔铁中心偏移,衔铁中心偏转对动态响应时间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衔铁中心偏转对吸合响应时间的影响大于释放响应时间;中心偏转角度从0°增大到0.2°,吸合响应时间增加了19.37%,释放响应时间减少了11.35%。
    查看
  • 论文全文 - 内燃动力碳中和与排放控制学术年会(2023) 墙报交流
    基于模拟气实验台架,研究了不同NOx浓度下C3H6对Ag基CDPF再生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NO2浓度不仅有利于C3H6氧化和提高CDPF出口温度,还会对CO2排放峰值温度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低温下(T < 370℃),NO2浓度的提高会导致CO2排放峰值温度上升;而在高温下(T > 370℃),则会促进CO2排放峰值温度下降。这表明提高NO2浓度不利于低温再生阶段的碳烟的氧化,但却有利于主要再生阶段的碳烟的氧化。研究还发现,提高NO2浓度有利于提高最高再生速率以及降低最高再生速率温度;初始NO2/NO比率越高,NO2的减少率和NO的增长率越高;提高NO2浓度是提高CDPF主动再生性能和出口NO2/NO比率的高效便捷方式之一。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