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内燃机学会

  • 论文全文 - 2016年会议 未指定分类
    针对某型船用柴油机活塞销断裂事件,分别从有限元仿真和物性测试的角度对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校核活塞销的安全裕度,对其疲劳寿命进行预测,证实活塞销设计是合理的,强度及疲劳安全系数足够,排除瞬间过载破坏的可能;物性检测结果表明活塞销材料硬度梯度、金相组织均基本满足要求,但铬含量偏低且冶金纯净度欠佳,非金属夹杂物超标, 刚好出现在活塞销应力最大的位置,是导致活塞销疲劳断裂的直接原因,由此对活塞销的材料及工艺进行了优化。
    查看
  • 论文全文 - 2016年会议 未指定分类
    本文以船用主推进系统低温冷却水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母型船低温冷却水系统的管路特性曲线和泵性能曲线进行研究、以及对系统热平衡进行研究,优化设计后续新造船的低温冷却水系统,利用主机机带低温淡水泵解决齿轮箱、中间轴承等设备的冷却问题,最后进行实船试验验证。研究表明:优化设计结果与实船试验结果吻合,该优化设计方案较好地解决了齿轮箱和中间轴承的冷却问题,避免海水直接 冷却带来的腐蚀等问题,且改动量小、施工方便、经济性好,建议推广使用。
    查看
  • 论文全文 - 2016年会议 未指定分类
    公司低速机格兰孔的原加工工艺,主要是利用镗刀排加工,存在成本高、震动大、劳动强度大等不 利因素。为了解决原加工工艺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加工工艺。即通过对数控程序编制及数控程序 二次开发,来控制平旋盘的复杂走刀路径的先进加工方法,对低速机气缸体格兰孔的加工。研究结果表明: 新的加工工艺方法切实可行,增强自动化制造水平,降低了劳动者工作强度,加工效率约提高 52.7%。
    查看
  • 论文全文 - 2016年会议 未指定分类
    某型柴油机为了减少气阀导管处滑油泄露积碳,设计人员将刮油环尺寸加大来提高刮油能力,这样也加大了气阀导管刮油环安装槽尺寸、降低了结构强度。通过模拟压装法对改进后的气阀导管进行有限元强度分析,发现气阀导管将会损坏。然后从装配工艺可靠性,安全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考虑,对比分析 将气阀导管用冰箱冷却至-25℃,用干冰冷却至-78.5℃和液氮冷却至-196℃三种冷却安装方法,选择一种最 优安装方法。
    查看
  • 论文全文 - 2016年会议 未指定分类
    节能、环保和延长换油期是推动发动机油更新换代的三大驱动力,为减少排放,润滑油长寿命化成为趋势。在国内运输车辆的典型运行工况特点下,采用长换油期的 15W-40 CI-4 柴油机油,在两种类型的牵引车上分别进行了 80000Km 不更换机油的行车试验。行车试验结果表明, 15W-40 CI-4 柴油机油具有良好的高温清净分散性、抗氧抗磨性能,完全可以满足国Ⅳ排放标准的牵引车的润滑要求,达到80000Km长换油周期要求。
    查看
  • 论文全文 - 2016年会议 未指定分类
    通过电化学手段和玻璃腐蚀试验,研究了柠檬酸钠对铸铝(LY12CZ)在冷却液中的缓蚀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柠 檬酸钠在较低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大,缓蚀效率逐渐增大;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大,缓性效率逐渐下降。这一研究 规律在冷却液的玻璃腐蚀试验中得到验证。其缓蚀作用主要是通过pH效应和促进铸铝片的钝化以及在铝表面形成不溶性 的沉淀膜来实现的,柠檬酸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铸铝的点蚀能力。
    查看
  • 论文全文 - 2016年会议 未指定分类
    本文在某款六缸重型 EGR 柴油机的上对比研究 VGT 开度、EGR 开度、进气节流、排气节 流、后喷油量及正时、DOC 等排温管理措施提升发动机排温的潜力及其对发动机经济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低负荷工况下,VGT 和 EGR 调整,对排温影响较大,但对经济性影响较小。在无 后喷和正常后喷条件下,DOC 对排温影响很小。进气节流、排气节流、后喷油量及正时,能够 有效提升发动机排气温度,但同时会造成发动机经济性恶化。
    查看
  • 论文全文 - 2016年会议 未指定分类
    本文介绍了某装载机发动机系统降噪试验研究的过程和成果。对某装载机的发动机系统进行了声源排序试验,识别出主要声源来自发动机风扇;同时风扇的叶片激励,引起了驾驶室内声腔共鸣。通过改变风扇叶片数量和形状,避开了声腔共鸣的可能频率,从而成功地解决了装载机内外噪声问题。
    查看
  • 论文全文 - 2016年会议 未指定分类
    近年来,由于泄漏检测技术的高效实用性,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特别是在发动机装配领域,通过试漏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大大减少热试的返修率,将一些“三漏”故障排除在装配的过程中,为零部件的质量改进和装配的质量改进提供依据和方向,国外一些成熟的产品经过泄漏检测后经过冷试即可交付用户。
    查看
  • 论文全文 - 2016年会议 未指定分类
    发动机被称作为汽车的“心脏”,其装配过程涉及上百道工序,数千个零件。发动机的质量问题是整车厂和车主最为关注的,直接影响到整车质量。发动机的质量不稳定,会遭到顾客抱怨,造成公司不良影响和经济损失。本文阐述了生产线规划、信息化系统、标准化作业、检查和持续改进等措施在 MC 发动机实际装配中的作用和现实意义,从而实现了MC 发动机在装配过程中能及时发现质量缺陷,使发动机下线质量稳定并可预测,最终给客户提供近乎零缺陷产品的目标。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