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内燃机学会

  • 论文全文 - 内燃动力碳中和与排放控制学术年会(2023) 墙报交流
    Cu/SSZ-13被认为是NH3-SCR催化剂的一款极具前景的材料。然而,在实际应用中,Cu/SSZ-13不可避免地暴露于碱金属沉积中。本文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了 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并通过湿浸渍法制备了不同程度碱金属K/Na中毒的催化剂,比较了新鲜与中毒后催化剂的SCR活性以及N2选择性,研究了碱离子(Na+和K+)中毒对Cu/SSZ-13综合性能的影响。 通过NH3-TPO、NH3-TPD、H2-TPR、BET以及XRD等表征手段探究了中毒前后催化剂中Cu2+活性组分的分布与数量,酸性点位的变化情况,晶体结构以及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等特征,揭示了碱金属K/Na负载对于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的吸附性能、氧化还原特性以及骨架结构的影响,阐释了中毒后催化剂性能下降的原因,为设计高抗性Cu/SSZ-13催化剂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查看
  • 论文全文 - 内燃动力碳中和与排放控制学术年会(2023) 墙报交流
    开发了一种带扭矩补偿功能的增程控制策略,通过削峰填谷的作用,用于缓和电机转子取代发动机飞轮盘的集成式增程器中发动机瞬时转速波动大的现象。实验方法:利用角标仪测量发动机瞬时转速,在不同转速、不同发电功率工况下,标定不同的正负补偿扭矩值进行实验,观察扭矩补偿值与转速波动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对称的正负扭矩补偿控制策略可以有效缓解发动机瞬时转速波动,改善了系统NVH性能,扭矩补偿值接近目标扭矩值,在1000r/min、25kW工况下,转速波动率改善了37.3%。
    查看
  • 论文全文 - 内燃动力碳中和与排放控制学术年会(2023)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技术(第二分会场)
    为了应对越来越严苛的油耗法规,改善全球温室效应和能源危机,48V混合动力系统作为传统燃油车向纯电动车过渡的产物在节油和降低排放上有着不错的潜力。本文将研究48V混动系统的节油效果作为主要目的,在原商用车基础上搭载48V BSG电机系统,实现启动优化、制动能量回收和发动机工作点优化等功能。以上功能在发动机台架进行了试验验证和策略优化,此外整车系统也进行了转毂试验进一步验证了48V混动系统的节油能力。结果表明整车系统在C-WTVC循环可以节油8.19%,在CHTC-LT循环可以节油4.99%,两个循环48V电池SOC变化值均满足国标要求。
    查看
  • 论文全文 - 内燃动力碳中和与排放控制学术年会(2023) 墙报交流
    调速器作为柴油发动机保持转速稳定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会影响发动机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基于某型电液复合调速器工作原理,将其划分为机械调速部分、气动调速部分、动力输出油缸部分、缓冲活塞和喷嘴挡板阀部分。根据各部分具体受力情况分别对五大部分的关键部件建立数学模型。由所得数学模型分别得出调速器传动部分、调速部分A和调速部分B的传递函数方框图。根据所得动态方程和传递函数方框图对调速器动态性能进行分析,得到其不稳定度和柴油机加速时间常数对调速系统的影响规律,为该型调速器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查看
  • 论文全文 - 内燃动力碳中和与排放控制学术年会(2023) 低碳/零碳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技术(一)(第一分会场)
    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开发低碳/零碳燃料驱动的发动机是走向净零排放的关键路径。氨燃料具有易液化方便储运、辛烷值高抗爆震、理论完全燃烧排放清洁等优点,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载氢代氢零碳燃料。但氨存在自着火温度高、可燃范围窄、燃烧速度慢等技术瓶颈问题。为了最低成本实现发动机内氨的清洁高效燃烧,采用进气道低压氨气喷射并在缸内用柴油引燃成为主机厂的主流方案,但相关实验研究及工程应用难度较大,还需同步考虑部件间的匹配适应性问题。为此,本研究首先开展一系列台架实验,研究氨-柴双燃料发动机整体性能和排放特性,发现氨未燃比例与发动机设计的固有关联性。同步利用GT-POWER软件,通过融合柴油DI-Pulse模型和氨燃烧模型,构建了具备预测能力的双燃料燃烧模型,实现对发动机缸内燃烧特性及整个工作循环能量流的高精度还原,为氨-柴双燃料发动机的开发设计及进一步优化建立可靠手段。
    查看
  • 论文全文 - 2023 内燃机“高效、低碳、清洁燃烧”学术年会 燃烧节能净化分会(第一分会场)
    废气再循环(EGR)系统是降低柴油机NOx排放的重要手段,但会对其他污染物排放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基于发动机台架在一台高压共轨重型柴油机上进行EGR与可变截面涡轮增压(VGT)稳态正交试验,探究了稳态工况下EGR阀开度对柴油机NOx、CO、CO2和碳烟等污染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Ox排放随EGR阀开度升高呈下降的趋势,当EGR阀开度超过50%时,NOx排放降幅变缓。柴油机CO排放随EGR阀开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这一趋势在高负荷工况下尤为明显;柴油机中低负荷工况下,EGR对CO2排放影响较小,高负荷工况下,CO2排放随EGR阀开度增大明显升高。排气烟度随EGR阀开度增大呈上升趋势,EGR阀开度超过50%时,这一趋势尤为明显。EGR阀全开时的排气烟度较无EGR时平均涨幅达到146.6%。
    查看
  • 论文全文 - 内燃动力碳中和与排放控制学术年会(2023) 后处理技术(第三分会场)
    建立一维SCR催化器模型,采用稳态、瞬态小样实验标定了SCR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并分析了SCR催化器对氢发动机排气中NOx的催化还原过程。结果表明:入口O2浓度对NOx催化还原有抑制作用,但入口H2O浓度没有明显影响;温度为250℃-400℃时,线性温升工况NOx转化效率高于稳态工况且超过98%。氢发动机排气温度和原排NOx浓度随功率增大而增大,在功率大于60 kw且氨氮比等于1时,SCR催化器转化效率小于95%,增加氨氮比对NOx转化效率提高作用较小,是由于在高温条件下,增加的NH3倾向与O2反应。
    查看
  • 论文全文 - 内燃动力碳中和与排放控制学术年会(2023) 墙报交流
    以某知名重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计算和台架实测的方法探究了增压效率、爆压、喷油器、活塞碗型优化、附件功优化等多因子对热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压缩比越大,油耗优势越明显;油耗随着喷油器流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流道和涡轮尺寸对油耗影响明显,优化发动机中低转速油耗,优先选用小流道和小涡轮增压器。最终推荐采用高压缩比燃烧室,大流量喷油器,优化增压器匹配小涡壳高效增压器,提升爆压,油耗改善5%,最佳经济区转速降低100rpm,更加贴合长途干线牵引运输的工况。
    查看
  • 论文全文 - 内燃动力碳中和与排放控制学术年会(2023) 低碳/零碳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技术(二)(第四分会场)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以及排放法规的不断加严,零碳排放的氢内燃机逐渐成为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氢内燃机具有零碳排放、氢气燃料来源广泛等优势,并且可基于传统燃油内燃机技术和产业进行研发,具有显著的产业优势。相比进气道喷射,具有更高的功率和扭矩输出的缸内直喷氢内燃机是目前行业研究的主流。而直喷喷氢器的喷射特性对缸内直喷内燃机的燃烧效率、NOx排放等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探索直喷喷氢器的氢气喷射特性,利用气体流量计和纹影测试方法对两款不同的中压直喷喷氢器的流量和气束特性进行深入的测试研究。研究发现,在外开式喷氢器前端安装5孔导气帽后,喷氢器的静态流量在11bar和25bar的喷射压力下分别下降约5.2%和7.3%。此外,安装5孔导气帽后,多孔气束的贯穿距显著高于未安装导气帽时环形伞状气束的贯穿距,而较长的贯穿距有利于缸内氢气与空气的混合,进而提升内燃机的热效率并降低NOx排放。
    查看
  • 论文全文 - 内燃动力碳中和与排放控制学术年会(2023) 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技术(第二分会场)
    选取一辆满足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在同一段测试道路开展了馈电模式下早晚高峰和通畅场景下的实际道路排放和油耗测试,从而研究交通拥堵对污染物排放和油耗的影响,结果表明:交通通畅场景下的油耗和CO2排放更低,但污染物排放更高。大部分的污染物排放产生于冷启动阶段以及发动机启停的瞬间。行驶场景会影响发动机作为增程器的充电策略。拥堵情况下的充电策略较为缓和,反而有利于降低污染物排放。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