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内燃机学会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在SCR转化器设计中,前端进气组件对SCR的背压及转化效率有较大的影响。本文设计了黄标车改造中三种SCR转化器的进气结构,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各种进气结构对SCR催化转化器的背压、流动均匀性的影响。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5年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以BNi-5钉料作为对比,对铁铬基钎料F300在EGR冷却器钎焊中的应用可行性开展了基础性研究工作。试验结果表明:F300钎料能够适应宽间隙管板接头的钎焊;无论钎缝间隙大小,304/F300/304钎缝中没有裂纹出现;钎缝间隙对304/F300/304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影响不大;当钎缝间隙大于0.1mm时,304/F300/304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高于304BNi-5/304钎焊接头。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5年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本文应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某款增压汽油机低速油耗偏高,燃烧不稳定,低速爆震明显的现象;通过对进气道进行稳态模拟表明:发动机进气道的滚流比偏低,是导致低速燃烧性能不好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进气道几何结构,在保持流量系数合理的基础上,提高了进气道的滚流比;发动机缸内瞬态燃烧模拟表明:优化进气道结构后,缸内湍动能有较大幅度提高,中低速燃烧性能有了较大改善。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5年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宁波中策重油双燃料机组在非洲市场得到广泛应用,优点众多,采用完善的供气系统以及控制、检测和安全系统。机组实际运行效果良好,燃油替代率高,并与重油机组进行了经济性对比。
    查看
  • 论文全文 - 2016年会议 未指定分类
    内燃机及以其为动力的汽车、农业机械等工业制造产品和社会保有量迅速增长,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的能源消耗、碳排放和大气污染。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加快了节能减排的步伐,也带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机遇。创新发展,调整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实施清洁生产,内燃机正逐步转型为节约、高效、清洁低碳、安全的现代化能源新体系,走上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5年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针对高爆发压力柴油机连杆工作时容易产生疲劳断裂,采用多体动力仿真分析方法获得连杆工作时的动态载荷谱,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动态应力恢复方法获得连杆疲劳寿命危险区域,并针对该区域进行断裂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连杆在产生疲劳裂纹后继续工作的工作循环次数从百万次降低到万次,因此一旦发现连杆产生裂纹最好及时更换,避免灾难性事故的发生。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5年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EGR系统是汽车尾气净化处理技术之一,成本低廉,工艺简单,使用方便。本文简要介绍了市场上钎焊EGR冷却器选用的钎焊合金材料,以及探讨各种合金材料的优劣点,并重点展望铁基合金材料在EGR领域的应用前景。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5年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为了研究BED多组份燃料燃烧过程和排放物生成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以及与纯柴油燃烧时的差异性,应用AVL FIRE软件进行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用BED多组份燃料B25E5的燃烧过程三维仿真模拟,从温度压力分布,喷雾发展,燃油浓度变化,NOx和碳烟排放生成等方面深入分析柴油机燃用BED多组份燃料的缸内燃烧过程特点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用BED多组份燃料B25E5后,燃烧温度在平均水平上低于柴油,在局部区域高于柴油,温度整体分布上两者差别不大。燃烧压力低于柴油。雾化细碎程度不如柴油。燃烧开始时,燃料浓度比柴油高,燃烧进行后低于柴油。NOx排放浓度基本高于柴油,碳烟排放浓度低于柴油。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5年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本文采用流固耦合的方法对某款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的开发进行验证,指导排气歧管设计工作。对排气歧管进行热应力仿真计算,首先用CFD软件计算排气歧管内外壁面的对流换热系数和环境温度,再用有限元的方法计算了排气歧管的温度场和热应力.通过仿真分析得到排气歧管设计开发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区域,指导排气歧管的开发设计。
    查看
  • 论文全文 - 中国内燃机学会2015年联合学术年会 未指定分类
    建立NH3在SCR催化剂上的单活性位和双活性位吸附脱附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粉末状SCR催化剂的NH3吸附脱附试验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试验结果表明,双活性位反应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NH3在SCR催化剂上的吸附脱附过程。在双活性位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温度和入口NH3浓度对SCR催化剂氨存储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温度越高,SCR催化剂氨存储量越少;入口NH3浓度越高,弱吸附位的氮存储量越高而强吸附位的氨存储量基本保持不变。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