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内燃机学会

  • 论文全文 - 设计与智能制造2022学术年会 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
    为了分析实际气体效应、湍流效应和阻塞效应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干气密封密封性能的影响,建立螺旋槽干气密封几何模型,导入网格划分软件进行结构化网格划分,并采用CFD软件求解超临界二氧化碳干气密封端面流动方程,获取流体在密封间隙间的流动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气密封中,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密度和黏度均随向内流动而先增大后减小,在槽根处达到最大值;随着螺旋槽深度增加,干气密封间气膜开启力和泄漏量随之增大,且槽深变化对泄漏量的影响程度大于对气膜开启力的影响程度;随着气膜间隙的增大,气膜开启力不断降低,泄漏量增大;随着转速增大,气膜开启力上升。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与智能制造2022学术年会 高强化材料与结构技术
    针对某型特种发动机氧引射器本体,系统分析了其材料、复杂结构的可加工性,不规则孔、槽加工方式和工艺参数的确定,以及运用CAM技术与仿真技术,通过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实现某型特种发动机氧引射器本体的加工制造。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与智能制造2022学术年会 高强化材料与结构技术
    由于现有智能刀具磨损状态识别方法存在过于依赖样本数据预处理手段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门控循环单元—一维深度卷积自动编码器(GRU-ODCAE)的刀具磨损状态识别方法,提高利用原始时域信号作为模型输入的刀具磨损状态识别精度。首先采集加工过程中机床主轴电机的三相电流信号,将三相电流信号融合成电流有效值并作归一化处理,以此作为模型输入。然后,利用一维深度卷积自动编码器对输入样本进行无监督预训练,提取基于信号本身的特征信息。最后,利用样本标签进行有监督训练,实现刀具不同磨损状态识别。实验结果表明,GRU-ODCAE方法对刀具四种不同磨损状态平均识别率可达98.75%,能够自适应地提取特征并高效率的实现刀具磨损状态识别。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与智能制造2022学术年会 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的不断推出,船用天然气供应系统越来越受到船舶所有者与运营者的重视。船用天然气供应系统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双燃料柴油机燃料替代过程的经济性及船舶运行的安全性。本文针对天然气供应系统的工艺设计做了专门的探讨。本文根据相关国家标准与船级社规范,结合化工工艺系统设计的普遍性与天然气供应系统的特殊性,针对目前通常采用的天然气供应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实际应用于“理航渝建2”船,检验了系统设计的合理性。经优化设计的天然气供应系统满足了船舶主机的燃烧使用要求,达到了预期的经济收益。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与智能制造2022学术年会 高强化材料与结构技术
    利用二次硬化钢作为原材料制备了16.8级和19.8级螺栓,并进行了硬度测试、室温单轴拉伸,抗拉疲劳实验以及延迟断裂性能等一系列测试。结果表明,滚丝工艺可以改善螺栓表层组织呈纤维状,有较好的晶粒流线,从表面到心部硬度递减,到基体组织趋于一致,19.8级螺栓强化层厚度约为600μm;16.8级和19.8级螺栓强度和塑性均满足要求,屈强比在0.9以上;16.8级螺栓疲劳寿命达到130000次,19.8级螺栓疲劳寿命达到65000次左右,满足要求;两种螺栓在恒应力大气环境下能保持96h不发生断裂;材料充氢后强度和塑性迅速降低,且均表现出脆性断裂特征。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与智能制造2022学术年会 高强化材料与结构技术
    对比分析了进口和国产A286合金的化学成分、杂质元素、组织、夹杂物及高温性能。结果表明,进口与国产A286合金化学成分均满足ASTM 要求,但国产材料杂质元素总含量低于国外材料;相比于国产材料,进口材料的孪晶组织含量更高,析出相分布相对更均匀;国产材料晶粒度为9.5级,细于国外材料的7.5级;进口材料中平均粒径2 ~ 4 μm的夹杂物占比最高,约为70 %,4 μm以上尺寸的夹杂物占比较低,而国产材料夹杂物的平均尺寸略粗于进口材料;国产材料综合性能均满足耐高温紧固件技术要求,进口材料的高温拉伸性能及650℃持久性能略优于国产材料。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与智能制造2022学术年会 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技术
    为探究数字孪生技术在船用发动机智能运维中的应用,针对智能运维导向下的数字孪生发展现状,梳理船用发动机智能运维数字孪生模型形成过程。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分析数字孪生智能运维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开展船用发动机数字孪生体模型构建和模型验证研究。经研究,形成了船用发动机智能运维数字孪生体模型构建及验证流程,包括数字孪生数据平台、数字孪生体子模型构建、子模型融合与模型测试验证。研究成果可为船用发动机智能运维下的数字孪生应用提供参考。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与智能制造2022学术年会 高强化材料与结构技术
    根据8.8级汽车紧固件性能要求,通过低碱度炉渣精炼控制夹杂物、“高温加热+低温控轧”轧制工艺,成功开发了8.8级汽车紧固件用非调质冷镦钢。相比传统工艺,低碱度炉渣工艺冶炼氧化物类夹杂物密度由3.59个/mm2降至0.975个/mm2,轧制工艺优化后,强度级别不变的情况下,延伸率和面缩率分别由26.1%、61%提高至27.9%、67% ,热轧盘条经改制、冷镦和稳定化处理,试制的螺栓在1000万次疲劳测试条件下,失效概率为50%的疲劳极限强度为92.5MPa。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与智能制造2022学术年会 高强化材料与结构技术
    性能标定是内燃机生产制造的关键环节,而内燃机污染物排放标定本质上是多维度发动机工作参数与排放物之间非线性对应关系的回归及预测。长期以来,该环节一直依赖于标定工程师的经验,耗时耗力、投入成本巨大。本研究使用自我注意力机制对瞬态工况下的发动机多维工作参数构建了特征网络,使用Engineformer来实现内燃机的NOx排放预测功能。首先对比评估了LSTM网络、GRU网络、Transformer网络的NOx瞬态排放预测能力,进而针对该排放预测,提出了角度编码机制嵌入Transformer自注意力机制,改进为Engineformer后,相较于过去被用于序列预测的LSTM和GRU网络而言,在长序列预测需求中,精度更高、训练成本更低。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未来内燃机排放智能标定系统的研发及规模应用。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与智能制造2022学术年会 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
    对置活塞二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具有冲程缸径比较大、喷油器和火花塞在气缸套侧壁布置等特点,因此对缸内喷雾和混合气分布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设计了以气缸中心横截面为参考面的进排气侧非对称喷雾方式。采用AVL-Fire软件模拟了非对称喷雾过程的喷油方向、喷油正时和喷油压力对混合气形成和当量比分布的影响规律。同时,对上述参数进行了综合匹配分析。进排气侧喷射角影响雾束分布的同时,进气侧喷射角增大有利于提高缸内混合气的均匀度,排气侧喷射角增大会导致燃油蒸发率降低。选择方案4的“非对称喷雾”方向,即进气侧喷射角α=30°、排气侧喷射角β=15°时,燃油蒸发率最高。选择3000r/min时对应喷油正时为220°CA,6000r/min时对应喷油正时为200°CA,可提高燃油蒸发率,改善混合气均匀性,避免燃油短路。选择13MPa的喷油压力可满足标定转速6000r/min时的混合气形成。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