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冠璋

男,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学习/工作经历

2004.09-2008.07:本科,河南科技大学
2008.09-2011.07:硕士研究生,昆明理工大学
2011.09-2016.06:博士研究生,天津大学
2016.7-2021.10: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主任工程师
2021.11-2024.4: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系统集成仿真技术总师
2024.05至今: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动力系统集成仿真首席总师

研究领域和兴趣

混合动力技术;低碳零碳燃料发动机;柴油机系统设计和性能开发

主要业绩

一、个人简介
何冠璋,男,博士,高级工程师,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动力系统集成仿真首席总师,广西大学兼职硕士导师,研发总院CAE与NVH开发中心副主任,玉柴股司研发总院南宁基地第一党支部书记,玉林市高层次人才,2021年和2023年两次获得广西汽车行业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一等奖,2023年获得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七),获得2024年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一)。长期从事内燃机研究和研发工作,在发动机系统方案设计论证、性能开发、标定开发具有丰富的经验,精通内燃机开发相关的系统级仿真工作,包括热力学仿真、动力系统总成仿真、热管理仿真和虚拟标定技术。
二、主要工作业绩
1) 全流程参加国六柴油机研发工作,重点参与中重排量柴油机性能开发和标定开发工作,完成了玉柴全新平台国六发动机的性能标定开发工作,在国内率先掌握了国六阶段柴油机控制策略和标定开发方法。
2) 从系统级仿真分析角度全面支撑国六及后续机型的立项论证、系统方案分析与设计和标定开发工作。推动系统级仿真融入到产品开发流程中常态化开展,在项目开发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技术方案论证作用,所开展的系统级仿真工作在行业中树立了系统级仿真助力产品开发工作的典范。
3) 主持了股司动力总成匹配仿真工作,从正向匹配的角度推动了全系列产品的配套工作,提出了要结合实际路谱场景开展动力总成匹配的技术意见并推动此技术路线在开发工作中常态化开展。
4) 多次作为项目技术带头人参加区级和科技部重大专项项目。其中作为玉柴方面负责人参与科技部重大专项1次,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加区重大专项项目2次,作为子任务负责人参加科技部政府间合作项目1次,参加科技部重大专项1次,作为骨干参加科技部973项目1次,区重大专项1次。在高热效率柴油机研发、动力总成系统开发等方面开展了行业领先的技术工作。
5) 在行业内首批完成了发动机虚拟标定开发平台建设工作,掌握了包括试验、模型开发、HIL工程开发和虚拟开发台架应用关键技术。推进虚拟标定技术融入开发流程并在项目开发工作中常态化应用,起到了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质量的显著作用。
二、主要工作成果
1) 在中等排量和大排量发动机标定开发工作中带领团队解决EGR流量不能准确测量的关键技术问题并推广应用到国六发动机EGR机型上。
2) 建立了柴油机精细标定开发流程并细化了流程中燃油、空气系统各个模块的标定方法,形成了关键模块标定开发工作手册。
3) 作为玉柴方面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参与科技部重大专项,完成中等排量载货车混动专用发动机研发,最高综合热效率达50.34%并实现技术在产品中的移植和中等排量发动机产品量产。
4)参加科技部重大专项中美合作二期项目,作为任务14负责人,完成18t插电式ECVT混合动力载货车样车研制,样车法规循环油耗达17.58L/100km,低于考核指标5%。
5) 建立了动力总成虚拟开发平台工作手册,建立了掌握虚拟标定全环节技术的团队,实现了诸如三高预标定、OBD标定、细分市场电控数据定制化开发以及发动机对细分市场适应性分析等试验在虚拟开发平台上开展。平台维护建设以及应用能力居于行业首位。

代表成果

[1] Yi Wang, Guanzhang He, Haozhong Huang, Xiaoyu Guo, Kongzhao Xing , SongtaoLiu, Zhanfei Tu,Qi Xia.Thermodynamic and exergy analysis of high compression ratio coupled with late intake valve closing to improve thermal efficiency of two-stage turbocharged diesel engines[J]. Energy,2023.
[2] Guanzhang He, Hui Xie.Fuel Saving Potential of Different Turbo-Compounding Systems under Steady and Driving Cycles. SAE Paper. 2015-01-0878. Detroit, USA.
[3] Guanzhang He, Hui Xie. Overall Efficiency Optimization of Controllable Mechanical Turbo-compounding System for Heavy Duty Diesel Engines.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2018。
[4] 王利民,何冠璋,王辉,李明星,王天友.基于虚拟标定技术研究柴油机燃油消耗率和NOX排放的鲁棒性[J].内燃机学报,2020(5):450-456.
[5] 何冠璋,谢辉,谷志伟.柴油机负荷涡轮余热发电系统及电动热管理用电系统综合节油潜力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7(5):112-121.
[6] 万涛鸣,陈桂薪,何冠璋,等.适用发动机性能预测的先进机器学习方法[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8(3):594-604.
[7] 李明星,何冠璋.发动机系统数据质量评价模型的思考[J].制造装备技术,2021(6):108-110.
[8] 何冠璋,杨晓京,吕朋翔,徐贞.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润滑性能研究[J].润滑与密封,2010(9):79-84.
[9] 刘振,何冠璋.关于发动机余热回收的复合动力涡轮系统的仿真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1(06下):71-72.
[10]谢辉,何冠璋,李苏苏,康娜,杨灿.热电混合发动机能量网络系统效率评价方法.中国内燃机学会燃烧、节能、净化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中国,南宁.2012.8
[11] 梁郑岳,何冠璋,杨剑,康兴裕,朱荣,陈中柱,班智博,张松,林铁坚.商用车柴油机电子增压器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J],天津科技,2018(45):57-61.
[12] 李春红,何冠璋.基于 AVL Cruise M的某发动机虚拟标定发动机模型开发及WHTC试验模拟计算[J],AVL用户年会论文,2023.
[13] 陈峙良,何冠璋,王菁.IEGR排气凸轮应用研究[J],AVL用户年会论文,2023.
[14] 吕朋翔,杨晓京,祁兵,何冠璋.核桃剥壳机导向装置的虚拟设计[J].设计制造,2010(26):76-79.
[15] 祁兵,杨晓京,吕鹏翔,何冠璋.基于 ADAMS 的往复式切割机构惯性力仿真研究[J], 2010 国际农业工程大会论文集(5):102-108.
[1]发明专利名称:一种使用虚拟标定系统生成后处理模型的方法及相关装置;发明人:何冠璋,吴思杰,李春红。授权公告号:ZL 2021 1 0332328.3
[2]发明专利名称:一种虚拟标定发动机模型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发明人:何冠璋,李春红,吴思杰。授权公告号:ZL 2021 1 0332720.8
[3]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一种在环测试系统;发明人:何冠璋,林铁坚,黄豪中,武承伟,刘旭,周凤,梁霄。专利号:02320696143.5
[4]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一种处理虚拟开发台架硬件在环散热的系统及方法;发明人:何冠璋,林铁坚,黄豪中,武承伟,周凤。专利号:02320695287.9
[5]实用新型专利名称:基于闭环控制的发动机EGR废气流量的测量管路;发明人:黄冠衍,何冠璋,王冲有。专利号:ZL 2018 2 1043999.8
[7]实用新型专利名称:一种发动机进气管;发明人:李壮,王鹏程,曾丽丽,何冠璋,王志刚,张雷。授权公告号:ZL 2021 2 2383509.7
[8]软件著作:何冠璋,蔡锐芳,李明星。PEMS测试数据处理软件;登记号:2019SR0459933.
[9]发明专利名称:“一种动力涡轮输出轴系”;发明人:谢辉,何冠璋。申请号:CN201410174180.5.
[10]专利名称:“柴油机余热回收系统测温热电偶的固定装置”;发明人:谢辉,谷志伟,何冠璋。申请号:CN201510287810.4.
[11]发明专利名称:“基于动力涡轮能量回馈的发动机主动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发明人:谢辉,张柳,康娜,何冠璋。申请号:CN201410181263.7.

*以上信息由高级会员个人更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