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内燃机学会

  • 论文全文 - 设计智能制造2023学术年会 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
    为了研究夹气喷射对航空煤油喷雾特性的影响,本文利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在定容弹中对航空煤油夹气喷射系统的喷雾粒径分布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喷气压力一定时,提高喷油压力,喷雾SMD增大,粒子分布向粒径更高的方向发展;当喷油压力一定时,喷气压力提高产生的影响与之相反;当油气压差一定时,喷油压力和喷气压力提高会使SMD稍增大,但喷雾中产生的高粒径液滴减少;喷油压力越低,液滴尺寸受喷气压力,即油气压差的影响越大;随着环境压力的提高,喷雾液滴SMD增大,液滴尺寸分布向粒径更高方向发展;增加喷油脉宽会增大喷雾液滴SMD,并增大喷雾液滴分布密度;喷气脉宽和油气间隔的增大均会减小SMD,但对粒径分布的影响主要在低粒径范围内;高粒径范围的液滴分布主要受喷气压力的影响,喷气压力增大,大尺寸液滴数减少。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智能制造2023学术年会 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
    O2/H2O具有CO2零排放的优点,是新一代的富氧燃烧技术。采用定容燃烧弹结合高速纹影摄像技术,实验研究了0.1MPa、不同预热温度(400K、450K、500K)和不同水蒸气浓度(40%-70%)下CH4/O2/H2O层流火焰速度。利用CHEMKIN软件计算分析了预热温度和水蒸气浓度对火焰中主要自由基浓度和基元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当量比下随着预热温度增加,层流火焰速度以指数规律增加;随着水蒸气浓度增加层流火焰速度呈线性下降趋势,水蒸气的物理作用起主要作用,同时水蒸气参与化学反应,导致OH自由基相对摩尔浓度在逐渐增加,自由基O和H浓度降低,促进CH3向CH4转化,抑制CH4燃烧,降低层流火焰速度。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智能制造2023学术年会 高强化材料与结构技术
    随着我国柴油机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氮氧化物排放和NH3泄露要求越来越严苛,研究Urea-SCR载体前端气体速度均匀性和NH3分布均匀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研究SCR载体前端气体速度和NH3分布,提出一种能够准确评估速度均匀性和NH3分布均匀性的方法。将该方法写入Star-CCM+报告管理器仿真计算均匀性指数,并进行SCR单点转化效率试验以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通过将仿真计算的均匀性指数与试验测得的转化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评价SCR载体前端气体速度和NH3分布均匀性,为柴油机Urea-SCR载体前端气体速度和NH3分布研究提供参考。最后,采用上述均匀性评价方法对SCR载体前端速度均匀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排气流量越小、温度越低,SCR载体前端速度均匀性越好。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智能制造2023学术年会 高强化材料与结构技术
    实验研究了不同空速和温度下的尿素不均匀喷射对NOx转换效率、氨储存和氨泄漏的影响。试验使用了一个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的柴油机。研究发现,在固定的空速下,氨的泄漏程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越高,催化还原反应越快,氨的泄漏程度越小。温度对催化还原反应速度有很大影响。当空速为10000/h时,420℃时SCR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是180℃时的12倍。空速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很小。在相同的温度下,当空速从10000 /h变为40000 /h时,平均反应速率基本上没有变化。然而,提高空速会加速氨的泄漏,从而抵消在NOx转换方面带来的收益。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智能制造2023学术年会 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
    高压共轨喷油器主喷油量波动会对柴油机的工作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建立了共轨喷油器AMESim仿真模型,采用实验数据完成了仿真模型的校核,开展了主喷油量参数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高压油管内径的变化导致了主喷油量的波动,且喷油量波动发生在主喷开启和主喷喷油保持阶段;针阀升程的增加导致主喷油量的增大,但增大的程度随针阀升程的增加而减弱;OA孔直径的改变直接影响预喷阶段的喷油量,对主喷油量影响较小。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智能制造2023学术年会 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技术
    为了解决其他测量方式无法测量各喷孔喷油规律的问题,本文建立了基于动量测量共轨喷油器各喷孔的喷油速率的测量装置,并使用了商业喷油规律测量仪器在总喷油量以及喷油速率峰值两方面进行比较验证,证明了该方法有着较好的准确性。利用该测量装置对四孔共轨喷油器在不同喷油压力与脉宽下进行了燃油质量流量与喷各孔间喷油量差异性的测量。经过实验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喷油压力与脉宽下,随着压力的增加,针阀升程的变化使共轨喷油器质量流量峰值与响应速度均得到提升。且各喷孔之间的差异系数降低,喷孔均匀性提高,且高喷油脉宽下的稳定程度优于低喷油脉宽。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智能制造2023学术年会 数字孪生与智能制造技术
    文章以某型号柴油机为例,对其气缸体缸孔智能加工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以该型号气缸体的工艺要求与关键问题为依据进行了概述,并对在加工中心设备上应用测头对缸孔进行精密测量的技术进行了阐述,同时也对支持自动调刀功能的复合镗刀结构进行了分析。结合现场使用的实际情况,对加工设备、在线测头、测头校准和复合镗刀的相关参数、调整要点也进行了系统展示,对缸孔实现智能加工的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为相关人员提供部分理论参考。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智能制造2023学术年会 高强化材料与结构技术
    发动机三漏是发动机制造企业一直致力研究的课题。特别是气缸体与气缸盖件的接合面螺栓的拧紧顺序、螺栓力矩、拧紧方法等的研究方向更为普遍,但是螺栓拧紧顺序、螺栓力矩、拧紧方法的研究基于各种原因重视度还是不够。发动机缸盖螺栓同时拧紧要有精准的定位、投入成本高,在连续性的流水线上更是无法实现。本文从全轴拧紧技术及在连续线的流水线实现全轴同时拧紧技术问题进行研究,解决了三漏故障及冲缸垫的质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本文的关键技术参数,对螺栓的拧紧方法、拧紧力矩要求提供了典范。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智能制造2023学术年会 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
    为提高柴油机的功率密度,研究了米勒循环策略的功率强化潜力。建立了涡轮增压柴油机的热力学方程模型,并通过建立的一维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自然吸气工况下,由于有效压缩比降低,米勒循环的引入会降低热效率;在涡轮增压工况下,由于涡轮增压器系统回收的能量,米勒循环可以提高热效率。在限定爆压和进气量的条件下,热效率随米勒循环比从0%增加到70%时先增大后减小,并在30~50%时达到峰值。前者主要是因为等容燃烧比的增加可以弥补米勒循环造成的有效压缩比的损失,后者则相反。在进气量最大且相等时,最大功率随着米勒循环比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在40%达到峰值。爆压限值越高,米勒循环的功率和热效率增益就越低。功率增加是由于有效容积增加,热效率增加是由于等容燃烧比增加。在固定的等容燃烧比下,热效率随进气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而对应最高热效率的最佳进气量随米勒循环比的增加而减少。一维模型计算表明,当米勒循环比从19%提高到30%,爆压限值在27 MPa时,功率可以从41.6 kW/L提升到100 kW/L,有效热效率相对提高10%。
    查看
  • 论文全文 - 设计智能制造2023学术年会 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基于RANS湍流模型,对共轨喷油器球阀腔内空化流动进行了稳态的数值计算,并分析了球阀腔内空化不均匀分布特性及其成因。结果表明:球阀腔内的球阀体和球阀座壁面处产生了大量不均匀分布的空化,球阀体下壁面高空化区的起始位置要比球阀座上壁面高空化区滞后;球阀体壁面处高空化区位于球阀密封面偏后的位置,主流和倒流在此处相互作用形成涡流,空化云被困在涡流中,形成高空化;球阀座壁面处高空化区起始于球阀腔入口,由于流道突变压力骤降而产生,属于几何诱导空化;球体的滞流效应加剧了球阀体和球阀座高空化区分布的差异性。
    查看